藍頌源專注于環保設備工程16年,圖案例為某餅干廠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方便搬運,造價低,處理效果顯著是中小量污水產生企業的首選!
工藝流程:
生產廢水排出后經管網收集,自流進入原有蓄水池,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不同時段廢水中的SS、BOD5、CODcr及水量等均有很大差異,設置調節池以均和水質水量。廢水在調節池內經水質、水量均衡后由提升泵泵入中和反應池,在反應池中設有在線pH自動儀,按檢測的pH值投加堿以確保反應池的出水pH值為6-8。經過PH調節后的廢水自流到混凝反應池。在混凝反應池中先后加入PAC、PAM混絮凝劑,使廢水中的懸浮顆粒等污染物形成難溶鹽顆粒并聚集成較大絮凝體。
反應池中的水與藥劑反應后產生的絮凝體隨廢水一起進入到斜管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沉淀后的廢水自流到水解酸化池及接觸氧化池,在生化池微生物的作用下進一步降解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等污染物,生化池的出水自流進入二沉池進行再次的沉淀,二沉池的清夜出水自流到清水池,然后達標排放。
初沉池、二沉池的污泥沉渣定期排到污泥干化池,經過濃縮干化后的污泥通過人工清理外運處置。污泥干化池的濾清液回流到調節池再作處理。